中國戲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,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,亦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生動詮釋。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發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”,昆曲即被收錄其中,使中國戲劇的傳承與弘揚備受關注。2009年至2010年,粵劇、藏劇及京劇又先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中國戲劇藝術得到國際範圍更為廣泛的認可。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,很早就搭建起中西文化融匯交流的橋樑,是“西學東漸”“中學西傅”的重要視窗。回歸以來,澳門秉持愛國愛澳傳統,發揮“一中心、一平臺、一基地”的綜合優勢,堅持“以中華文化為主流,多元文化共存”的宗旨,以藝術的感染力作為連接港澳同胞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的情感紐帶,厚植愛國主義情懷,增強全體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中國戲劇聯展,“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”以澳門為核心平台輻射大灣區乃至全世界,聯合頂級戲劇表演藝術家、資深戲劇愛好者共同演繹中國戲劇的精髓和魅力,以戲為媒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,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,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,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“講好中國故事,傳播好中國聲音”
舞台劇《海底兩萬里》
故事大綱
歡迎登上尼摩船長的神奇潛艇鸚鵡螺號,踏上深海歷險之旅!奇幻戲劇《海底兩萬里》,改編自法國文豪儒勒•凡爾納的經典科幻小說,特邀榮獲9項法國戲劇最高榮「莫里哀戲劇獎」的法蘭西喜劇院導演、演員克里斯蒂安 •赫克(Christian Hecq)來華指導,由中央戲劇學院、香港藝術節、抱風嶼Tempest Projects聯合出品,中法藝術團隊傾力合作打造,讓千奇百趣的海底世界染上一抹東方色彩!在這部跨越國界的浪漫作品中,人物的性格比原著更為豐富,海洋生物也被賦予了獨特的個性,令人驚嘆不已。
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話劇《低音大提琴》
故事大綱
他是失眠 72 小時的低音提琴手,「我必須說服自己,一個人失眠時,要在家裏一直自言自語。」低音提琴是交響樂隊弦樂組中發音最低的樂器,用於獨奏略顯單調,却是合奏中音響與旋律的基礎。《低音大提琴》講述低音提琴手在失眠夜晚自言自語,回顧他的事業、愛情,他的渴望、崩潰與思索。面對低音提琴,他仿佛看到自己注定只能過平凡的日子,在光鮮亮麗的樂隊中「選擇」默默無聞。可是他却始終不甘地掙扎著,想要抓住些什麽……
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故宮博物院共同出品 歌舞劇《貓神在故宮》
故事大綱
歌舞劇《貓神在故宮》改編自同名繪本,是一個透過貓的視角講述的關於友愛與陪伴、記憶與歷史、生命與永恆的童話。紫禁城裏一隻名叫「寶貝兒」的小貓,因爲它對人類夥伴的深深眷戀,經由一個奇特機緣,得以穿越數百年時光回到曾經的紫禁城,成了名叫「小東西」的小貓。通過一系列故事,小東西不僅找到了心的歸屬,更成爲真正的「四爪侍衛」,成爲故宮的守護者。
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 話劇《大橋道理》
故事大綱
首部以澳門第一條跨海大橋為背景的故事。
在喧囂的城市中,有一座大橋,連接著過去與未來,夢想與現實。舊大橋承載著很多代人的無數回憶,而新大橋的崛起又象徵著變遷與希望。它見證著不同世代對於愛情、夢想與家庭的追求和抉擇,以及人們對過去的眷戀和對未來的不安與憧憬。
七十年代,一班建築工人見證著嘉樂庇總督大橋的興起、落成與通車。他們從不同的地方,以各種原因,離鄉別井來到澳門,或偷渡,或遷居......他們擔起了不同的工作崗位,也擔起了每一個家。他們合力築起了橋樑,也成就了這項在小城的偉大工程。他們級數各異,教育水平和人生觀都各有不同,而大橋建築工人對大橋的觀感,亦跟一般市民的想法廻異。
「大橋」連繫了因大海而分隔的兩岸的生活,《大橋道理》則刻劃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,以及所產生的微妙情感與生活挑戰。
或許,你也能在這條大橋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......